陆家院子里的桃花开得正好,一朵朵粉白的桃花缀在花窗前,窗后的小书生却无心去看,她坐在窗边的书桌前专心看书,一看就是一天。
陆老大担忧地看了一眼,小声和娘子说道:“孩她娘啊,元家这丫头看着挺认真的,不像考不上的啊。”
陆大娘子哪里懂这些,只瞧着孩子可怜,病才好一些,就天天坐在那里看书。夜里油灯虽是灭了,也听得到她小声背书的声音。
“唉。”陆大娘子叹了一口气,心想着,也不知道这孩子脑袋好一点没有,要真是读书无望,还是得想办法劝劝她才是,这也太辛苦了。
“卿卿呢。”陆大娘子马上想到女儿,她们家里就数她女儿最聪明,这事还是得让她来办。
陆老大看了一眼远处,说道:“一早去庄子上了,咱们开年到现在都没接到什么生意。还好咱们一早买了那处庄子,看看今天收成怎么样吧。春耕要盯着了,可惜我这大老粗不懂这些。”
“不懂也不能让咱闺女去吧,你现在是真懒,什么事都让她做。”陆大娘子生气说着,心中颇多怨言。
“我,我,是咱闺女让我在家里好好练功。”陆老大很无辜地说着。
陆大娘子却白了他一眼,“我看咱闺女是怕你脾气太冲,吓到那些农户。”
“是吗?女儿明明说,让我好好练功,没嫌弃我啊。”陆老大也不知是不是装的,一副头脑简单的模样。
不过若要论懂得这女儿,还得看当娘的。
陆大娘子叹气看了一眼窗后认真看书的小书生,她女儿偏偏这时候去庄子上,怕也是为了躲这位。
陆卿卿和她六叔一起去的庄子上,安排好春耕事宜这才回来,她还把那位爆脾气的六叔留在庄子上看着田地。顺便也是防着,断腿的陈管家找陆老六报仇。
等她回到陆家,远远就看到穿着书生袍子的元青禾坐在窗前,似乎听到动静立即就望了过来。
看到陆卿卿,她眼中立即有了欣喜。
那看到亲人般两眼放光的小模样,让旁边的小喜子立即就心软了,恨不得把心都掏给她。
陆卿卿却是冷淡看了一眼,转身去了账房。
小喜子见主子心狠地扭头就走了,有些于心不忍地偷偷过来小声问道:“姑……嗯,您这是怎么了?可是饿了?”
元青禾目光从账房那边收回,微不可闻地叹了一口气,礼貌地问道:“小喜姑娘,劳烦你帮忙问一下卿卿姑娘,我可以吃别的食物了吗。”
“啊?别的食物,什么意思,你平时吃的什么?”小喜子疑惑问道,她想着主子们对这书生都很好,断不会短了她的吃食吧。
却不想小书生顿时有些痛苦神色,轻声说道:“白粥。”
白粥就算了,主要一点咸盐也没放,叫她吃得很是痛苦,连脑袋都有些昏沉沉的。
“什么?每天都是白粥吗,那多寡淡啊,我这就去问问我家姑娘,哦,对了,你喜欢吃什么?可有忌口?”小喜子看着这书生很是喜欢,家里这个书生清秀干净,说话又好听,还香香的。可比那油腻赖皮的陈书生好多了。
唉,真可惜,怎么就不能给她家姑娘当姑爷呢。
“都可以,有劳小喜姑娘了。”元青禾轻声说着,很有礼貌的抬手行着礼。
小喜子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,这书生真俊俏啊。收了收神,她赶紧过去把这事和姑娘说了。
小喜子看着自家姑娘的神色,小心试探着问道:“姑娘,你是不是故意的啊,她伤还没好,一直喝粥可不行。”
陆卿卿微有些汗颜,她也不是故意的,只是忙起来将那书生的事忘记了。厨房的人也是脑袋轴,怎么她不安排就一直只给她白粥喝呢。
她放下算盘说道:“行了,叫厨房给她熬些汤,别太油,先清淡些。”
“好,我这就去。”小喜子赶紧跑去厨房吩咐。
小喜子也是上了心,回来还碎碎念着,“厨房也不知道听不听得明白,我看他们应得敷衍,怕是又要胡乱弄点应付。”
陆卿卿被她说得烦了,头也不抬说道:“要不放心,你就自己去煮。”
“我笨手笨脚的,上回煮的汤连六爷都嫌弃。”小喜子不好意思低下头,家里食材珍贵,她一个丫鬟生来没有这天赋,不敢拿主子家里的食材锻炼厨艺。
陆卿卿没理她,继续翻看着账本。
她父母对那书生挺好的,也不用人人都哄着她吧。
想着,她拔起算盘对账,算着算着,眉头就皱了起来。
“女儿啊。”陆大娘子给她端来一碗冰糖莲子羹,才放下碗就看到女儿眉头紧皱的模样。
“怎么了?又为银子发愁了?”陆大娘子瞧着女儿模样,不由的心疼,“你还是个孩子,家里的事还有你爹和叔叔们,别尽一个人操心,想想当年你爹重伤,你二叔好赌欠了一屁股债,你六叔在外面打伤了人,被官府抓了,那时我觉得天都要塌了,都想带着你去投河了,那时那么苦,后来不也熬过来了。”
陆卿卿不知当年的事,只依稀记得她幼时家里很吵,总有人来砸东西,有一回还有几个婆子来抓她吵着要卖了她。
也是那之后,父亲开始教她习武。
当年的事家里一直没和她说过,这时提起,她不由问道:“娘,当年咱们家是怎么度过难关的呢?”
陆大娘子将甜汤放到她面前,拿着帕子擦着眼角说道:“多亏了你元叔叔带了银子过来,你元叔叔和婶婶都是好人,当时郎中开了一只参给你爹续命,几百两银子一支的人参,他们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了。唉,没有你元叔叔一家,哪有咱们如今的好日子。”
陆卿卿默默喝着冰糖莲子羹,甜丝丝的汤汁顺着喉咙流到胃里,润平了燥恼的心肺,她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。
也是,还有爹娘和叔叔们在,没有过不去的坎。当年欠的钱不也慢慢还完了吗,如今只是小波折,一家人一起努力总能熬过去,现在可比当年好多了。
陆大娘子又与她说了许多两家过往,两家也是近些年才往来少一些,陆家前些年搬去邻省。路途远了,来回要小半年,两家才来往少一些。
如今元家孩子找来投靠,他们自是要倾尽全力帮她。
陆大娘子唏嘘说着,直到快晌午这才收了甜汤碗出去张罗喂马喂徒弟们。
账房里静了下来,陆卿卿心里还是想着这事。
想着那书生瘦巴巴的,本就是没养好的模样,若到她家里还吃不好,总有些过意不去。
加之也是她忘记和娘亲嘱咐,给元青禾换吃食,让她硬是吃了几日寡淡的白粥。
她心中总觉得有些亏欠,想着她还是忍不住去厨房看了看。
陆家都是武夫,平时饭菜做得粗糙,常常是烧着大盆的白肥肉最让人喜欢。
她过去一瞧,还真是一锅的猪骨头在锅里熬着,猪骨髓都熬出来了,厚厚的一层油,又冒着一股子肉腥味儿,瞧着就难以下咽。
陆卿卿在厨房里找了一圈,问厨娘,“吴婶,只有这些骨头吗?”
“都吃完了呢,大娘子说账上没什么钱了,让我买菜省着些,还是我认识街角的张屠夫,给我留了些别人不要的大骨头。还别说,虽没什么肉,油水却是管够的。”吴婶子得意说着,用一只大勺在锅里搅了搅,一股浓浓的油腥味又冲了出来。
陆卿卿都觉有些腻得反胃,那病秧子书生怕是更吃不下。
她犹豫了一下,将钱袋底里一点银子全倒了出来,拿给小喜子叫她出去买了些瘦肉回来。
只是等得小喜子回来,手里只拿着巴掌大小一块瘦肉。
“姑娘,猪肉又涨价了。”
“行了,帮我剁了吧。”陆卿卿没多说什么,手里也没闲着,找到厨房里剩下的老豆腐,把剁好的肉泥加进老豆腐捏碎了搓成小丸子,下到锅里煮着。
待得小丸子熟了飘起来,她赶紧加了些细面进去,等面也熟了,撒上葱花看着卖相还算不错。
正准备盛起来,她想了想,到陶罐里掏出最后一个鸡蛋,在小锅里煎得两边金黄,小心铲出来放在碗底,这才盛了面盖在上面。
“端过去吧。”陆卿卿催着小喜子送去,可看到小喜子笑得像开烂的花似的,她又立即警觉起来,“不许说是我做的。”
“是,姑娘。”小喜子收敛了些,赶紧把面端了出去。
陆卿卿收拾了一下,回房里换了一身衣服去主屋吃饭,不知道为什么,她内心里可不想叫家里那些大嘴巴的知道她给病书生做了饭。
心里这么想着,她才打帘进门就看到那书生抱着一只大碗坐在她母亲身边。